喜马拉雅“烟花秀”被指炸了多次现场辣眼睛 曾打算在日本法国试点被拒
【资料来源于央视新闻、解放日报原点、中国环境报、中国新闻周刊、极目新闻等】
近日,始祖鸟、蔡国强喜马拉雅“烟花秀”事件引发环保热议,无数网友和多个官媒集中发声“要说法”火必网。那么,明知烟花材料降解难、高原植被修复难,烟花秀为何仍在喜马拉雅山脉“炸响”?
最新消息,蔡国强的现场感言视频也随之曝光火必网。当天,他身穿橙色始祖鸟上衣,在发言中感慨“这是一条盘旋的龙啊!震撼”!蔡国强在发言中还“感谢了牧民配合,也感谢聪明的动物们帮助,让我的点火线路畅通无阻。很感恩在场的大家和我一起实现我年轻时的梦想,全力支持我们在这大闹天宫,或者我们一起大闹天宫。最后要感谢这片土地,这里的人民和永恒的大自然,期待未来有机会和大家再次相聚世界屋脊。”
网友质疑升龙烟花秀:“一共炸火必网了多次”
当地居民:现场震感大、味道刺鼻辣眼睛 破坏习俗打扰山神侵犯神圣
9月19日,知名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合作,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燃放艺术烟花《升龙》,有网友形容为“炸山”火必网。21日凌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就此事发布情况通报称,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后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通报发布后,蔡国强工作室与始祖鸟品牌相继公开致歉,并表示如烟花对环境有影响愿全力补救。22日,已有环保专家抵达现场进行生态修复。有媒体报道称,经专家初步判断,遭到破坏面积不大,正在清理现场的紫铜、塑料桶等。
媒体极目新闻报道称,有网友指出《升龙》艺术项目中,烟花并非只放了一次,而是疑似有三次火必网。一名博主发布相关视频并配文写道:“我才发现,炸山有三个部分,也就是说,炸了三遍。真可怕,我一直以为是炸了一次,没想到是炸了三次。”另有网友发文称:“整场烟花秀一共分为三部分,所谓三部分,就是炸了三次。”
极目新闻就网友们质疑致电了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电话未接通火必网。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表示,此事一切以官方通报为准。22日,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工作人员称自治区就此事开了专题会,第一时间会派工作组到现场,到时候会形成一个三级的调查组,全部工作开展完后,会有一个通报。《升龙》项目烟花究竟燃放了几次?对此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还得去现场核实调查评估。”
另据央视新闻报道,据了解,艺术烟花活动燃放时间52秒,共燃放烟花1050盆,采取钢筋扦插固定方式悬挂和烟花箱方式燃放火必网。活动地点所在地的山体海拔4500米,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虽然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也不涉及林业,但距离最近水体约30米,距离最近的冰川约6公里。
据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活动在生态环境局已备案,由于烟花使用的是环保材料,未进行环境评估,乡、村、县三级政府同意即可火必网。政府此前开过多次会议,研究选址,评估调查周围有哪些野生动物等,最终的选址不属于生态保护区,周围无人居住。
央视记者在活动举办地看到,活动已过去3天,但在现场还能看到活动留下的痕迹火必网。烟花秀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当时我在现场的时候,好像看到了四次燃放烟花。第一次是‘升龙’,从山脚一直延续到山顶;第二次是‘天降彩龙’,从山顶一直延续到小溪旁边;第三次是‘游龙戏水’,从小溪的旁边一直延续,有1400米左右;最后在小溪旁边燃放了‘彩虹’。”
展开全文
媒体解放日报原点栏目记者在走访调查报道中获悉,“燃放时像地震一样,我整个人都在抖火必网。”日喀则定日县村民陈铭(化名)回忆。作为当天活动的接送司机,他目睹了烟花秀的全过程。
9月18日晚,陈铭接到通知第二天要去接人火必网。9月19日清晨5点,陈铭起床前往日喀则市某酒店。等待的一个多小时里,他询问酒店负责人缘由。“他只是和我说,有一个投资了很多钱的项目。到了现场后只可以拍照,不能发到网上。”陈铭回忆。
下午5点左右,烟花秀正式开始火必网。陈铭回忆,烟花每10分钟左右燃放一次,一共燃放了约4到5次,每次颜色都不一样。烟花从山顶蜿蜒到山脚,燃放时,声音和震感都非常大。陈铭距离烟花燃放点约三四公里,但他仍能感到,烟花燃放后,“空气中的味道非常刺鼻”,“眼睛辣辣的”。
除本职工作外,陈铭也是一位藏区牧民火必网。陈铭在现场看到,烟花燃放后掉落了许多细小残渣。“高海拔本来就不容易长草。这样燃放烟花,那块地很可能长不出草了,那牦牛吃啥?牧民咋办?”陈铭表示,燃放烟花的地方,距离农民们种青稞的农田仅300多米。
在现场,陈铭没有看到动物出没火必网。“这样的震感,连人都受不了。动物估计直接被吓跑了。”让陈铭感到气愤的,不仅是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有可能遭到破坏,还有对当地习俗的不尊重。在藏民的眼里,雪域是纯洁无瑕的一片圣地。每次陈铭带游客去珠峰脚下都会嘱咐游客,“不能喊太大声”。
陈铭表示,燃放烟花的地方距离卡若拉冰川仅5公里,而卡若拉冰川被当地藏民称为“神山”火必网。曾有一部电影取景时,为呈现真实场景,剧组在卡若拉冰川上炸出了一个三角形缺口,人为制造了一场雪崩,画面在电影里呈现不到20秒,但缺口却至今还未“愈合”。在陈铭看来,这次的烟花秀,和当年的电影一样,打扰了山神,侵犯了神圣。
日本法国拒绝 为何西藏能通过层层审批火必网?
媒体:是否因为名人就获得特殊通行证火必网?当地为何没吸取曾经的教训
“烟花秀”事件持续发酵后,网友们除了声讨蔡国强和企业品牌方,从目前的舆论反应来看,公众的关切从对环境问题的探讨逐渐过渡到对当地职能部门的追问火必网。如此规模的“炸山”活动,仅靠企业的力量,显然是办不成的。在批评主办方之外,更要追问的是:这样一场在高原生态脆弱区举办并且明显有环境干扰风险的商业活动,到底是如何通过相关部门的层层审批并得以顺利落地实施的?
据媒体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该事件首先引发质疑的是,江孜县分局所称的“烟花使用的是环保材料,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这在生态环境脆弱的高原地区是否适用火必网。律师刘新海认为,此次活动涉及高山草甸、野生动物栖息地,即使不在保护区内,也应进行生态影响专项评估,“按理说,做环评是常态”。
另一个争议点是江孜县分局所称的“在生态环境局备案过,手续合规”“乡、县政府同意即可”等问题火必网。刘新海认为,江孜县分局仅提及这场烟花秀“在生态环境局备案”,而未明确是否取得公安机关许可,可能存在程序上的瑕疵。湖南一家大型焰火表演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对于喜马拉雅这样的特殊地区,“主办方肯定跟当地的公安、文旅都报备、申请过了,否则就是严重违法”。
对于江孜县分局所说的“乡、县等政府同意即可”,刘新海认为,虽然看似流程完整,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可能影响生态的活动需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火必网。刘新海指出,真正的环境责任应当建立在“预防性原则”之上。他以美国户外用品品牌Patagonia在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项目实践为例——其所有活动需通过生态学家、原住民社区和政府部门的三重评估,并预留十年生态修复资金。
媒体中国环境报则表示,在最终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围绕这一重大舆情事情,有几个问题必须说清楚火必网。
其一,在海拔5500米生态极其脆弱的青藏高原搞一场“烟花秀”,何以能审批通过?众所周知,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特殊的生态地位和价值,在我国以至全球生态安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火必网。从自然环境看,西藏自然生态先天敏感脆弱,生态环境一旦破坏,修复难度非常大。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相继出台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可以说,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是一条不能逾越的红线。尤其是在海拔达5500米的高海拔地区,即便使用了所谓的“环保材料”,其对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的潜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干扰风险依然很高,特别是对土壤、植被的长期影响以及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带来的生态影响更是可想而知。对此,相关部门应该给公众一个说法。
其二,这场烟花秀能在青藏高原举办,是否因为是名人就获得了特殊的“通行证”?有网友爆料称,蔡国强团队早前就曾打算在日本试点,原本拟定于日本富士山,命名为《樱花漫天的日子》,结果被否决,未通过环评,原因有三点:分别是火山灰扰动,可能激活富士山千层微裂隙;花粉浓度增加,加重呼吸道疾病;朱鹮繁殖干扰,弃巢率上升火必网。在日本被否决后,又辗转去了法国,打算在圣维克多山燃起一条火龙,结果法国也不买账。最后才来到了青藏高原。网友的评论是“真是莫大的讽刺”。这背后是否因为名人效应或者资本的力量,才可以获得在青藏高原“放烟花”的特殊通行证?有关方面也应该给出说法。
其三,当地为何没有吸取曾经的教训?本次“蔡国强烟花秀”所在的江孜县,在20世纪90年代,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红河谷》在这里取景时,为了呈现真实的场景,剧组在卡若拉冰川上炸出了一个三角形缺口,人为制造了一场雪崩火必网。这段雪崩画面仅在大荧幕中呈现了不到20秒,疼痛却永恒烙印在了大自然的肌肤上。此举在多年之后也成了争议不断的话题。在生态文明理念越来越深入的今天,保护好西藏脆弱的生态环境理应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对“烟花秀”可能会带来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以及可能会引发的重大舆情,在吸取卡若拉冰川被炸出缺口的教训上,当地政府应该有一个提前预判。但事实却非如此。前车之鉴,何以没有引起重视?
其四,这次“蔡国强烟花秀”到底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破坏的生态环境需要多长时间才可以得到修复?或者说究竟能不能得到修复?目前,当地已成立调查组前往现场核查,蔡国强本人在致歉信中也表示,“如确有环境影响,我们愿意尽全力采取补救恢复措施,并将以实际行动支持江孜县的生态和文旅,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火必网。我们始终对大自然怀有深深的敬畏。”但带来的负面影响究竟有多大,广大关心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公众需要一个公正的答案。
烟花秀违法吗火必网?谁应该来担责 担什么责
律师: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据公开消息,网友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喜马拉雅山脉燃放烟花,合法吗?这种品牌营销活动,没有法律规范吗?此前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一位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活动已备案,手续也合规,最终选址不属于生态保护区,周围无人居住火必网。这一回应引来更多质疑:合的是什么规?非保护区就能燃放烟花吗?
针对诸多疑问,中国环境报记者采访多位生态环境领域法学专家和律师,尝试厘清此事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火必网。
“不合法!”这是记者采访时,多位专家和律师表达的共识火必网。
2023年9月1日施行的《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第三条明确,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火必网。第四十六条规定,组织或者参加青藏高原旅游、山地户外运动等活动,应当遵守安全规定和文明行为规范,符合区域生态旅游、山地户外运动等管控和规范要求;禁止破坏自然景观和草原植被、猎捕和采集野生动植物。今年8月1日,《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办法》也已正式施行。
“目前已经有相关专家和媒体报道,燃放烟花地所在区域有高山草甸地貌特征,其燃放与活动方声明的翻土修复行为,均可能对草原生态造成影响火必网。”甘肃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冯嘉认为,此次烟花活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以下简称《草原法》),该法第四十九条明确,禁止在荒漠、半荒漠和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的草原以及生态脆弱区的草原上采挖植物和从事破坏草原植被的其他活动。
江孜县生态环境部门一位负责人回应称,此次活动在生态环境局备案过,手续也合规,由于烟花使用的是环保材料,因此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乡、村、县三级政府同意即可火必网。政府此前开过多次会议研究选址、评估调查周围有哪些野生动物等,最终的选址不属于生态保护区,周围无人居住。
此回应引发大量质疑火必网。那么,这一说法有相关法律依据吗?冯嘉表示,按照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对于生态环境部门来说,环评的适用范围是建设项目,而烟花秀活动不属于建设项目,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不需要做环评。
另一个广受争议的焦点是:这种活动由谁审批,为何会审批通过?冯嘉对此亦表示质疑火必网。他介绍:“审批本质上是一种行政许可行为,也就是说,相关部门批准,就可以做。但《草原法》和《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都已有禁止性规定,不应该存在审批与否的问题,当地政府根本没有这个权力。”
律师江敏认为,当地很可能是参照了《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申请举办焰火晚会以及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动,主办单位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规定,向有关人民政府公安部门提出申请火必网。“当地的手续确实有可能符合这条规定。”
律师李加祥同样认为,即便燃放地点不是法定意义上的自然保护区及周边,但在喜马拉雅山脉组织这种大规模、吸引眼球的燃放“行为艺术”,显然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火必网。他强调,“燃放材料”环保不代表“燃放行为”环保。
受访专家和律师均表示,如果此次烟花秀最终认定违法,那么活动举办方及审批方均须承担相应责任火必网。
对于活动方,《草原法》第六十七条明确,在荒漠、半荒漠和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的草原,以及生态脆弱区的草原上采挖植物或者从事破坏草原植被的其他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罚款;给草原所有者或者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火必网。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在第六章法律责任中,列明了7种从重处罚的规定,其中就有破坏自然景观或者草原植被火必网。
对于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第五十三条明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违反本法规定,在履行相关职责中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火必网。《环境保护法》亦有更为具体的规定。
冯嘉认为,按照上述规定,对活动方的罚款上限可能仅有5万元,或许对相关行为无法形成较强震慑火必网。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是,如果经环境评估确有损害,可以追究企业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此类诉讼往往赔偿额更高,也更符合公众期待。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第五十九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造成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损害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修复责任、赔偿损失和相关费用火必网。
评论